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孝順新聞】孝順小五童 伴視障母走2小時賣花

(轉貼至華視新聞網)

在台中街頭有一對母子檔令人感動,這位媽媽眼睛幾乎失明了,不過為了賣花貼補家用,讀小五的兒子就當起媽媽的眼睛,他陪著媽媽,每天走2個多小時,到豐原去賣花,非常貼心。
  夜晚,台中街頭下著大雨,但這對母子穿著塑膠雨衣,全身裡外全濕透了,還是堅持叫賣百合花,母子兩穿梭在街頭,大部分的路人急著躲雨根本不會停下腳步,有時運氣好碰到有人停下來買花,母子兩高興的點頭直說感謝。
  但仔細看看媽媽,走路時一隻手都要搭著兒子的肩膀,另一隻手杵著柺杖,原來媽媽從小雙眼幾乎全盲,爸爸去年又失業,家裡經濟出問題,媽媽於是帶著小學五年級兒子出門賣百合花。假日母子兩就從家裡走兩個小時的路程,到廟東賣花,其實從小兒子充當媽媽的雙眼,幫媽媽打掃家裡,還會念報紙給媽媽聽。但懂事的他從不抱怨,非常貼心,只希望能多賣些百合花貼補家用,孝順的心讓人感動。


【想法分享】陪伴爸媽的一道數學題

(圖片擷取自圖片114)


國人的平均壽命男性達75.96、女性82.47歲,而且持續延長中。
請大家看看自己的年紀,再看看爸媽的年紀,究竟,你們還能陪伴他們多長的時間呢?

網路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影片,在安養院裡面,一群老太太們在討論自己兒女,講到身分地位時,大家開始說自己的孩子是律師、是醫生、會計師、名模,有的還跟大咖的明星交往,但是這些孩子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工作都忙碌至極,甚至有個老太太提到,每次他打給兒子的時候,兒子總是說很忙便匆匆掛掉電話。只有一個老太太不吭聲,當大家轉過去問他,他的兒子是做什麼的時候,他的兒子開著一台不怎麼樣的車,帶著一家人來安養院接母親出去,那位老太太便開開心心的跟著家人出去聚會了,留下剩下的老太太們惆悵的看著他快樂走出去的背影

現在的子女們幾乎都到外地去工作,而有些是直接在外地定居,逢年過節才會回家跟爸媽吃頓飯,如果算算台灣普遍會跟爸媽聚餐的節日:春節、端午、中秋、父親節、母親節,再加上爸媽的生日好了,這樣最多7次。若用現在40歲的人來算,爸媽都差不多65甚至超過70歲。將父母用70歲的年紀去算,每年跟爸媽吃7次飯,你最多跟爸爸約再吃42頓,跟媽媽約84頓,你將吸管當作這些次數,用橡皮筋綁起來,每一次聚餐過後都拿掉一隻,很快地你就會發現,吸管越來越少橡皮筋也越來越鬆,漸漸地,甚至捆不住吸管了。

現在全球都邁向老年化,孩子們都不在家裡,所謂的「空巢老人」逐漸增多。父母們平時最大的願望就是兒女可以回來探望自己,但是總是會有令他們失望的時候,比方說,臨時工作繁忙、逢年過節買不到回家的交通票,他們便更能夠體會到思念的感觸。
更別說現在的年輕人,即使回了家,心卻不在家裡,吃飯時時刻刻滑著手機,又或者跟久久未見的朋友聚會去了,唱歌、吃飯、晚歸。一個禮拜回了家鄉,卻沒跟父母說到幾句話。總是覺得父母嘮叨:怎麼又熬夜? 早點回家!

殊不知這句早點回家,是他們心中最大的渴望。

這道陪伴父母的數學題,算起來簡單,說起來殘酷。我讓幾個年輕的姪子姪女們算了這道題目,每個人算完都告訴我:心裡酸酸的,以為還有很多時間可以陪伴他們,但是卻好像只剩下一點點的時間了,爸爸媽媽以前總是在工作時常不在家裡,現在每天可以見到他們,我卻一天到晚跟同學、同事們抱怨他們愛念。
不過很高興可以看到他們成長的是,他們都說自己以後一定會多花時間來陪伴爸媽,偶爾帶著他們去戶外走走也不賴。

是阿,其實爸媽要的並不多,只是要你們的陪伴,有時候你們電話裡的一句:在忙,對他們來說都是一股殺傷力,或許他們只是想聽聽你們的聲音、跟你分享他最近新習得的拿手好菜、或是想知道你過得好不好。

若你是一位年輕人,一定聽過這句話:人生30才開始!
 
其實你一直都被這句話給騙了。陪伴父母的時間等到你30歲,又不知減少多少了。
別忘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道理,這道簡單的數學題,你找到他真正的答案了嗎?


看了這篇文章,你是不是該拿起電話,打給遠在家鄉的父母,跟他說說話呢?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想法分享】將父母送至安養中心,是不是就是不孝?



(圖片取自圖片114)
風傳媒於2016/5/31的文章中提到,現在日本的老一輩父母的居住方式不再像我們記憶中的那樣三代同堂。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父母跟年輕子女夫妻同住的比例已經下滑了原本的三分之一。

再看看台灣,台灣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現在的狀況是夫妻除了要餵養年輕的一代以外,還要再撫養年邁的父母親,等於兩個人要撫養四個大人和兩個小孩。在早些年的日本,父母幾乎都是與子女同住,但是近幾年來,跟孩子們居住的父母越來越少,尤其是與「孩子父母」同住的更是少之又少。

大家應該馬上聯想到:是不是年輕人都不孝,不想養爸媽呢?

其實不是孩子夫妻不想跟爸媽同住,而是現在的爸媽們不想要在年老的生活時候還要顧慮到孩子夫妻的想法,也不想為孩子夫妻們帶來困擾,就算他們真的需要人家照顧,他們還是傾向於自己想辦法處理。

不同住的話,那是住哪裡呢?

現在年邁的長輩們自己有兩個方案選擇

  • 跟老伴繼續住再熟悉的老家
  • 入住安養中心


聽到的時候也是嚇一跳,怎麼會想要去住安養中心呢,難道他們都不會孤單嗎?不會覺得老了卻沒有人照顧嗎?

其實這真的是要父母本身的身體狀況,若是身體狀況好的,還可以自己活動的,兩老可以相伴當然是沒有問題;但是,若長輩中有失智症的,常常在家裡突然就消失,跑到外面去的,而年輕夫妻在外工作卻是要常常面對這些問題,擔心找不到人,或是父母發生危險,這種狀況其實在一般家庭裡面層出不窮。

我們先來看看,雙親進入安養中心後,會有什麼優點  
  1. 進入安養中心生活,大多比較長壽:因為安養中心有提供即時的照顧、有人協助管理飲食的營養、環境和身體的清潔。
  2. 有相較於家裡較為完善的無障礙、防跌措施
  3. 對於父母親來說或許有較多的社交機會


不過雙親進入安養中心之前和之後會有什麼問題產生?
  1. 自己的心理壓力:雖然爸媽嘴上說要進入安養中心,實際上是不是真的想進去?
  2. 旁人給的壓力:有些親戚或是鄰居會從旁說為何要將父母安置在安養中心,是不是要拋棄他們?
  3. 安養中心是不是真的可以給予照顧,負面的新聞也給了自己愧疚的壓力。


其實,這並沒有標準的答案。

現在的父母們之所以會不願意與孩子們同住,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不論是孩子搬到父母家中或是父母遷至孩子家中,一旦父母年老,必定會依賴孩子的照顧,一旦孩子呈現有權利式壓倒性的強勢狀態,父母也無力違抗了。為什麼爸媽會不喜歡依賴孩子,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借貸感」,就像跟朋友借的金錢會覺得需要償還,跟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樣的,這種負債感是無形的,平常受到子女控制時雖然心裡很不開心,但是也無法開口抱怨,久而久之,這種人情壓力的照顧就變成了控制。

另一方面,孩子無法從被照顧者身上得到回報(或許是金錢、身體狀況的起色、成就感等等…),便會感到無力,畢竟花費了時間、金錢、勞力還照顧父母,就變成了一種束縛,也覺得自己被父母綁住。

當一方無法再繼續擔任照顧者或是被照顧者的角色時,便會開始勉強自己接受這樣不平衡的狀態。無法雙向的配合,只會導致情感破裂,原本的好心、孝順意識變成悲劇收場。

想要親自照顧父母的想法是非常自然的,就像父母自然地就會想保護自己的小孩一樣。但是要用對方法,也要雙方溝通。如果自己無法扛起一切,不要咬牙硬撐,就讓社會來協助你。

社會上有多種照護保險和公家機關等單位可以協助照護,好好地去瞭解吧!


不要再認為將父母送至安養中心就是不孝,評估自身狀況以及爸媽的身心狀況,做出對你們都最有利的選擇,才是真正愛爸媽的表現。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孝順新聞】每天堅持叫賣豆花「幫爸早點回去」 孝順兄妹攤位感動人

(以下新聞擷取自東森新聞)
黃小弟頂艷陽路邊叫賣
生活中心/台中報導
台中四平路上有一個小男生,每天在馬路邊舉牌叫賣豆花,路過民眾都會注意到,原來他跟妹妹幫爸爸賣豆花,為了能多賺點錢,他堅持學電視上的方式,拿著看板在攤位附近定點叫賣,「讓爸爸早點回去」,而妹妹寫完功課也會幫忙裝豆花。兄妹的貼心、孝順感動許多上門顧客。
「要不要豆花,古早味的豆花!」黃小弟舉著白色看板,辛苦的在大太陽底下大聲叫賣,每天都在路邊幫忙賣豆花,讓附近的民眾都印象深刻。《東森新聞》報導,剛升上國中一年級的黃小弟弟跟國小的妹妹三餐、學業都在爸爸的小攤位裡,還會貼心幫忙做生意,他說「要幫爸爸生意變好就會多一點人買,早一點回去。」

孝順兄妹替父賣豆花,三餐學業都在攤子裡。
黃老闆一家五口家裡還有老婆及幼稚園孩子,一開始還擔心兄妹倆回家沒人看管學業,就叫來攤子裡,沒想到兄妹倆乖乖寫完功課,主動幫忙賣豆花。黃老闆說,攤位附近很多人經過,沒什麼生意的時候,哥哥就會自己拿板子去叫賣,「有時候剛開始因為拿久會痠,他就把它用繩子吊著,客人要買就妹妹會用,有時候哥哥也會用,哥哥比較勤快。」
黃小妹也覺得哥哥這樣會很累,還要招呼客人、曬太陽,「希望我可以幫哥哥和爸爸分擔一點工作。」黃小弟則說,是看看電視,發現有些人會在外面叫賣,效果會比較好,堅持在路邊叫賣吸引注目,能多賣點豆花、賺多點錢。附近民眾直呼,小兄妹連吃飯、功課也都拿來攤位這裡,顧學業也幫忙分擔家計,孝心讓人十分感動。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孝順新聞】實踐對病母的承諾 跳遠金牌感人故事

(以下新聞轉貼自香港蘋果日報)
軒達臣奪金牌

將獎牌放在媽媽的床上
軒達臣在男子跳遠跳出8米38,以1厘米力壓跳出8米37的南非選手文尼奧加贏得冠軍。他在奪冠後十分激動,因為他終於可以達成向母親Debra許下的承諾。英國《每日郵報》報道,Debra在10年前患上腦退化症,孝順的軒達臣為了報答母親,在今年出征里約奧運前,特意向她許下贏取金牌這個承諾。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拍下了軒達臣回家的過程,這位奧運金牌得主與母親見面時,一時之間竟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軒達臣之後表示,母親在他大約17、18歲時患病,當時他選擇離家接受訓練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但此後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母親,到今日為她贏得奧運金牌,終於得償所願。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孝順影片】媽媽眼中的自己VS.孩子眼中的媽咪~原來是這樣

媽媽總是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殊不知,你為孩子們做的每一件事情,孩子都記在心裡。
辛苦媽媽們了!


【孝順新聞】孝順兒子照顧癱瘓爸爸



(以下新聞轉貼自PPT01娛樂新聞)
學生時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日子,但這位20歲的郭世俊卻背著一個重擔,他的故事令人感動卻也心酸。
郭世俊的爸爸郭益山40幾歲才結婚,先後生下了郭世俊的姊姊和郭世俊。家中的經濟濤件很差,妻子又患有腦膜炎不能自理,家中只靠著郭益山微薄的薪水度日,但是兩個孩子非常優秀,姐姐就讀醫學院,郭世俊在校成績也相當優異。
但是好景不常,2014年6月郭益山騎車回家橋上摔落,因而癱瘓,家中的經濟支柱就這麼倒了,當時才18歲的郭世俊下定決心,決定親自照顧爸爸。由於姊姊就讀的學校離家較遠,為了讓姊姊沒有後顧之憂,他請爺爺奶奶照顧媽媽,自己則一邊讀書一邊照顧癱瘓的爸爸。

孝順的郭世俊一肩扛起照顧爸爸的責任。

郭世俊在學校附近租房子,當他升上高三,聯考的壓力沒有拖垮他,他勤奮向學,努力讀書,一方面照顧癱瘓的父親,因為爸爸大小便會失禁,郭世俊每天除了照顧父親日常所需外,還要幫他排便,擦身。

除了讀書和照顧爸爸,他還要做很多事情。

除此之外,每天早上、中午、傍晚和睡前,郭世俊都要幫爸爸翻身、按摩。這是三餐以外每天必不可少的事,因為爸爸腿部不能動,如果沒有經常和摩,肌肉就會萎縮,也容易生褥瘡。

幫爸爸按摩、復健都必須的。

面對這樣困苦又不幸的生活,郭世俊並沒有被生活重擔壓垮,他樂觀豁達,勤奮努力,終於考上大學了,成績十分優異,不過為了照顧爸爸,他選擇離老家近一些的皖西學院。學校幫他租了一間房子,有很多同學來幫她搬家,讓郭世俊很是感動。

同學也會來看看郭世俊的爸爸。

姊姊因為要準備當醫生考證照,為了不讓姐姐擔心,也不耽誤姊姊的前程,他再次決定,大學4年的期間,繼續陪伴癱瘓的爸爸。

有時也打電話讓爸爸跟姊姊說說話。

郭世俊目前的經濟來源,就是家中200多元(人民幣)的保險金,學校也提供他各種助學獎金,減輕他的生活重擔,另外一些善心人士也幫他募款,半年的時間獲得各地約6萬元人民幣的捐款。

郭世俊自己做了香包給爸爸。

郭世俊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讓他可以專心讀書和照顧父親,他會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好好讀書,和爸爸一起畢業,畢業後回饋社會,幫助更多的人。

父子倆的生活雖然困苦,但是他們過得很快樂。

郭世俊孝順的心讓人為之動容,為了讓姊姊沒有後顧之憂,一肩扛起家庭的重擔,當時他才18歲啊!18歲是個青春年華的日子,而郭世俊已經面臨人生的困難,他的決心和努力著實令人感動。希望他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找到工作,改善家裡的生活,也希望他能夠完成回饋社會的理想。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孝順新聞】父中風母罹癌 國一女怕來不及孝順

(以下新聞轉貼自蘋果日報)
阿宜(右)因血癌住院治療,女兒小岑幫忙戴上氧氣鼻管。
「媽,我幫妳戴上氧氣鼻管。」14歲就讀國一的小岑到醫院陪伴罹患血癌的媽媽阿宜(劉曉宜),53歲阿宜說,平時獨自住院很孤單,「女兒一來,看著她乖巧模樣,我不斷告訴自己,為了家人一定要活下來。」
報導.攝影╱韓旭爾
阿宜說,她和56歲丈夫阿榮(黃順榮)僅育小岑1女,阿榮原做管路架設零工養家,8年前中風至今仍右半身乏力、反應遲緩,領有中度多重障證明,之後她做市場雜工、洗碗工,每月賺2萬多元維持生活,未料2年前她竟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血癌之一),服用標靶藥物治療,還能繼續工作,但今年初因藥物副作用導致肺積水、心臟衰竭,3月掛急診開刀引流,病況才穩定下來。

3口靠補助不到5千元生活

採訪時,照顧阿宜隔壁床病人的施姓看護說,阿宜病得並不輕,見她卻一個人住院,三餐只吃麵包果腹,看了很同情,「阿宜不懂向社工求助,我請護理師找社工來幫忙,社工協助免費送餐,我平時也幫她買水、買衛生紙。」醫院社工說,阿宜一家政府補助僅有丈夫殘障津貼每月4872元,已協辦醫藥費減免並轉介蘋果基金會,基金會訪視後已先撥急難金暫紓困。
阿宜感嘆說,丈夫中風時小岑才讀幼稚園,她當作是老天給的考驗,有人叫工就去做,咬緊牙關撐家,2年前醫生告訴她罹血癌時,「我當天大哭一場,之後就沒再為自己的病哭過,至少我手腳還能動,就能賺錢養家,常累到忘記自己是罹癌之身。」阿宜說,只是現連走路都喘,「我很擔心以後沒力氣做工。」
小岑(左)的爸爸阿榮因中風右手腳癱軟,她幫忙拉筋復健。

鄰居嘆一家際遇讓人心酸

記者到阿宜家裡探訪,阿宜丈夫阿榮說:「老婆住院快1個月了,不知是什麼病?」此時小岑放學回家,順路買自助餐當父女倆晚餐,小岑說,爸爸中風後頭腦不好,跟他說過好幾遍媽媽生病的事,但他還是記不清,「我好怕我還來不及長大賺錢孝順她,她就不在了,希望媽媽能治療順利。」
王姓鄰居說,阿宜個性樂觀又堅強,總是笑臉對人,「我知道她是心酸藏在肚裡,前幾天阿宜從醫院打電話給我借1000元,讓我拿給她女兒當一周買飯錢,這小錢我還有能力幫,要她不用還,阿宜人住院,還要操煩家裡事,令人心酸。」
阿宜唯一的弟弟阿詳說,父母已逝,姐夫家親戚也都辛苦,「我在外地夜市做生意,大環境不好,要養活自己的家庭都有困難,實在沒能力幫姐姐,但常打電話關心。」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孝順新聞】他們沒有血緣 暖男卻非常孝順

 (以下新聞轉貼自蘋果日報)

陳慶梯把張魏清楚當親生母親孝順。蕭夙眉攝

另類孝子!台南市修理骨董鐘錶的陳慶梯(67歲),依照父親遺言,找到過繼給魏家的姑姑張魏清楚(94歲),且孝順姑姑,每星期從台南跑到台中探視,甚至替張魏清楚聘僱外勞,每月生活花費多了四萬元,陳慶梯沒抱怨,還因此繼續開店賺錢來支應開銷。高中學歷的他笑說,「受教育不就是要我們尊重長輩、孝順長輩!」
幾天前,張魏清楚從電話知道姪子陳慶梯在本週一要到台中陪伴她,笑得合不攏嘴,星期一下午,她請外勞拿出梳子和口紅,把自己打扮得漂亮,當陳慶梯步入張宅,張魏清楚綻放笑容,鄰居說,聽到張魏清楚的笑聲,就知道陳慶梯來探視,每次陳慶梯來,張魏清楚總是大聲開朗,連身體的不適也似乎不藥而癒。張魏清楚在嬰兒時過繼給魏家,18歲嫁人,逃家躲避丈夫家暴,擔心陳家受波及,不敢和陳家人聯繫,從此失聯。陳慶梯的父親一直掛念這位妹妹,直到死前仍交代一定要找到張魏清楚。2006年,陳慶梯終於透過戶政系統,找到張魏清楚,久別重逢,張魏清楚得知自己的兄姊都過世,在看到姪子,她哭了,陳慶梯承諾「我會時常來看你的!」陳慶梯謹守承諾,居住彰化期間、後來搬到台南市,也都維持每星期探視,陪張魏清楚聊天、打掃居家環境,甚至在張魏清楚生病時,她搬到台中張家照顧,直到病好才回家。去年,張魏清楚腸胃潰瘍出血,加上年邁雙腿退化,吵鬧不肯離家或去養護中心,陳慶梯爽快答應聘僱外勞照顧。陳慶梯迄今仍替人維修骨董鐘錶,太太是廚師,兩個女兒一個就業、一個念研究所,他說,姑姑聘僱外勞的費用讓全家人更節儉,例如太太和女兒喜歡吃牛肉麵,就改吃陽春麵,全家人看到姑姑受到妥善照顧,也感到開心和安心。華山基金會潭子站站長林惠萱說,張魏清楚是基金會的列案銀髮族,大家都被陳慶梯的孝心感動,他遵守父親交代遺言找到姑姑,而且還照顧姑姑,簡直當親生母親在照顧和關心。(蕭夙眉/台中報導)

陳慶梯替姑姑張魏清楚聘僱外勞照顧。蕭夙眉攝

張魏清楚每次聽到姪子陳慶梯來電都很開心。蕭夙眉攝

陳慶梯每次都幫姑姑打掃。蕭夙眉攝

張魏清楚知道姪子陳慶梯要來,開心地塗口紅。蕭夙眉攝




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孝順新聞】孝孫女棄上億財產 只為守護臥床阿嬤

(以下新聞轉貼蘋果日報)

阿嬤目前雖住護理之家,但黃女風雨無阻天天探視。游仁汶攝

女老師黃玉茹(左)長年奉養93歲的阿嬤(右)
還獲得內政部全國孝行獎表揚。黃玉茹提供
新北市國中教師黃玉茹從小家貧,父母忙著賺錢打拚,她的童年幾乎由奶奶養育照顧。直到成年後家境雖改善,父親卻因過勞病逝,她想照顧年事已高的阿嬤,但媽媽和阿嬤卻長年有婆媳問題,她夾在兩個長輩間為難,母女關係因此惡化近乎決裂,連父親身後留下的上億元財產,她也因此絲毫未得,但她不後悔堅持要奉養高齡93歲的阿嬤,「因為我阿嬤是用再多錢都換不到!」真摯的孝心也讓她獲得今年「全國孝行獎」的殊榮。48歲的黃玉茹自幼家境困苦,她的阿嬤10歲時就被送到阿公家當童養媳,幫忙種田,20歲時生下父親後,阿公就外遇、離家,讓阿嬤年紀輕輕守活寡,得獨自扛起奉養公婆、養育兒子的重擔。黃女說,父親身為獨子,為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國小畢業就外出當學徒,退伍後更從嘉義北上打拚,還把阿嬤也接到台北照顧,從小父母就長時間離家工作賺錢,她幾乎是阿嬤帶大她,阿嬤幫人洗衣服、放羊時,她就跟在阿嬤旁邊,和阿嬤感情相當深厚。黃玉茹說,印象中父親北上後一天兼三份差,幾乎全年無休,直到30年前轉從事中古機車零件買賣,事業才穩定發展,家裡從此脫貧。但沒想到父親長年積勞成疾下,10年前突然心肌梗塞病倒,成了植物人,並住進新北市海山護理之家,當時她在病榻前向父親承諾,會挑起奉養阿嬤的責任,父親才安心辭世。黃女哽咽地說,父親一離世,阿嬤悲痛到近乎哭瞎雙眼,偏偏媽媽和阿嬤長年存在的婆媳問題又愈演愈烈。但阿嬤老邁年高、慢性病纏身,又罹患帕金森氏症還曾因高血壓等病症發作而住院,一度宣告病危。黃女為照顧阿嬤,毅然決然接阿嬤回家和丈夫一起照顧,隔年2013年時,才將阿嬤送到父親曾入住的海山護理之家安養。豈知因為她選擇奉養阿嬤,就此和母親、弟妹們近乎決裂,只有大妹願協助分擔扶養阿嬤的開銷。至於父親生前登記在母親名下的近2億元土地、5000萬元房產與數百萬元存款,母親後來都分給另3個弟妹,黃女說,她應可分得近7000萬元卻絲毫未得,連大妹也無法分到這些財產。不過黃玉茹強調,從她決定要照顧阿嬤終老開始,就不會對此感到後悔,畢竟「我阿嬤用再多錢都換不到!」雖然黃玉茹將阿嬤送到護理之家安養,但她並非就此不理不睬,反倒從不間斷地每天利用午休時間與下班後看望阿嬤,陪阿嬤說話,阿嬤也常對她說:「茹啊,愛妳」,讓她相當感動。黃玉茹的孝行打動海山護理之家護理長王惠珠,內政部今年舉辦「全國孝行獎」時,王女特地提筆為她寫推薦書,黃女果真獲得這項殊榮。王惠珠說,在「孝順」2字幾乎淪為空談的當今社會,黃玉茹能身體力行盡全力實踐,真的值得各界表揚與學習。黃玉茹則說,能夠獲獎,代表她做的事情是對的,也希望藉此讓更多人了解「孝道」的重要。(游仁汶/新北報導)

【孝順影片】阿嬤的燈籠

以前阿罵也會幫我在鐵罐上面打洞,在裡面放蠟燭。
對我來說,比任何精美的燈籠都還要好看,也更有意義。


【孝順新聞】孝順國中生 長大要幫媽媽發揚越南美食

(以下新聞擷取自聯合新聞網)
陽明國中學生何駿佑會聽說越南話,下課後在越南籍母親開的河粉店幫忙端菜,是媽媽的好幫手。記者黃宣翰/攝影

高雄市陽明國中學生何駿佑會聽說越南話,兩多來年放學後,經常到媽媽阮氏紅貞開的河粉店招呼越南同鄉,幫忙端菜、洗碗,還會煮牛肉河粉,在許多顧客眼中,何乖巧聽話,更是媽媽的好幫手。何駿佑說,他長大後要像媽媽一樣當廚師,將越南家鄉美食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14歲何駿佑就讀陽明國中,暑假過後將升上3年級,儘管功課越來越重,孝順的何駿佑只要有時間就會到媽媽開的河粉店幫忙。
「弟弟,來碗海鮮河粉!」何駿佑幫客人寫好菜單,拿到廚房給媽媽料理,等媽媽煮了後再幫忙端至客人面前,他還會洗碗,擦桌子,整理餐具,是店裡的跑腿兼小幫手。
陽明國中學生何駿佑(左)會聽說越南話,下課後在越南籍母親阮氏紅貞(右)開的河粉店幫忙端菜,是媽媽的好幫手。記者黃宣翰/攝影

何駿佑說,父親是泥水工人在外面工作很忙碌,媽媽自己看店很辛苦,他從小跟著媽媽講越南話,也學會煮越南河粉、涼伴木瓜及越南麵包,他長大後要跟媽媽一樣,當廚師,料理越南美食,將媽媽的好手藝與大家分享。
許多常客都很喜歡何駿佑,肯定他是個乖巧的好孩子,不像有的小孩從小被慣壞,養尊處優; 阮氏紅貞說,兒子會主動到店裡幫忙,她很開心有個兒子貼心又聽話。

【孝順新聞】吳尊盡孝:不讓父母操心 沒聽到媽媽遺言一生遺憾

(以下新聞擷取自中時電子報)
吳尊除了演戲,現在生活重心大多放在家鄉汶萊陪伴家人。

已為人父的吳尊,現除了拍電影,大多時間都留汶萊陪家人。第一屆旺旺孝親獎活動開跑,他錄製影音並呼籲兩岸民眾踴躍參加。孝順對他來說,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活到幾歲就要孝順到幾歲,雖然父母可能不在,但我相信,不管做了什麼,他們還是看得到。」
吳尊(左二)小時依偎在爸爸身旁,左為氣質高雅的媽媽,前為姊姊。(吳尊提供)





吳尊25歲時在澳洲念書,家人怕他擔心媽媽罹癌,一直隱瞞到他回汶萊才告知,他帶媽媽到處找名醫還是救不回。媽媽的離開,對他打擊很大,「媽媽每次要說,假如她不在,要怎麼樣要怎麼樣,我們就會說不要再講了,沒聽到媽媽任何遺言,讓我很遺憾。」
吳尊有子女萬事足,5歲多的女兒Neinei(左)和2歲多的兒子Max超萌,人見人愛。(吳尊提供)

教小孩有責任感
他說,孝順的孩子,所作所為都應顧慮父母感受,「就算不能讓父母開心,但至少別讓他們擔心,孝順就是想盡辦法不讓他們擔憂。」他受媽媽最大的影響是「要有責任感」,媽媽年輕時用小孩名字募捐,讓他懂得為人著想,他成為藝人後,更知道必須影響大家做慈善的社會責任。
他從爸爸身上學到運動家精神,爸爸常告訴他,運動可以訓練意志力,更可以從失敗中找到正能量;他當爸爸後,和老婆的教育方式是互相分工,也用父母對他的影響教導一對兒女,比如女兒Neinei學武術,他不給孩子「一定要贏」的壓力,「這樣他們長大後才會接受失敗。」
責任是他教給孩子最重要人生準則,他帶孩子補習、參加活動,「我希望讓孩子多和他人接觸,這樣比較懂得和別人相處時,自己責任感在哪。」
孝親獎月底截止
第一屆旺旺孝親獎活動即日起跑,鼓勵大家透過創作來表達孝意,比賽項目分為詞曲、攝影、微電影3類,總獎金高達150萬人民幣(約750萬台幣),年滿12歲的兩岸人民與其他地區的華人,以中文創作者皆可以報名,收件日期自即日起至8月31日止,11月6日將於上海神旺酒店舉辦頒獎典禮,蕭敬騰與蕭煌奇都將會出席。
(中國時報)

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孝順新聞】小二童捶背孝敬媽媽「但她一直看手機讓我很傷心」

(以下新聞擷取自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網友改編作家張小嫻的知名文句令人會心一笑,然而,浙江一名就讀小學二年級的男童想在三八婦女節好好孝敬媽媽,又是說故事又是捶背,「但媽媽還是一直看著手機,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我的傷心的三八婦女節就是這樣過的」,卻令人感到不捨。

根據《台州晚報》報導,一名男童在日記中提到,他想在三八婦女節這一天,感謝平時辛苦養育他的母親,於是決定講一個小故事給媽媽聽,但媽媽卻一直在看手機,他以為媽媽不喜歡聽故事,轉而說一些祝福的話,但媽媽的眼睛仍未離開手機,後來他選擇替媽媽搥背,但他卻難過地寫下「媽媽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我更傷心了。」最後,他抱著一絲希望替媽媽洗腳,媽媽終於放下手機了,但因為一時疏忽,並未積極回應兒子的孝舉,這名小男童甚至在日記結尾上寫下:「我的傷心的三八婦女節就是這樣過的」。
男童的媽媽趙姓女子受訪時表示,和老公一起讀兒子的「日記」時忍不住相視而笑,接著就覺得很慚愧,反省因為自己確實很愛玩手機或聊天,「沒有想到在孩子的世界裡,大人愛玩手機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也表示以後會放下手機,多與兒子相處。